找到相关内容1017篇,用时1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慧明禅师甘露(2)

    逼迫,即随境转。如二祖之立雪断臂,六祖之卖柴舂米,憨山之为法入狱,乃至或行乞执役,或燃指烧身,或舍身饲虎,如此之例,不胜枚举,无一不从艰难险阻中磨砺而来,所谓‘不入虎穴,焉得虎子?’故曰:‘道在苦中求。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301952005.html
  • 儒佛会通方法研议

    1620)唱“三教本出一源”,及佛门五大高僧莲池袾宏(1535-1615)主三教同归一理、紫柏真可(1543-1603)主“三家一道”、憨山德清(1546-1623)、永觉元贤(1578-1657)均主“...[37]他言“三家一道”,表面上立基于名异实心之论,究竟是以体证“心外无法”之真常妙心为要。  憨山德清亦主“心外无法”,他认为五戒与五常同,佛之十戒,孔之四毋,禅之一心均复性之要,其名有别,而实一也...

    林义正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323852294.html
  • 历代文献中的慧能“心性”思想探究

    1290)=元祐本(1316)=宗宝本(1291)=曹溪原本(明、憨山重刻)=明藏本(即曹溪原本)  页93  们知道,与敦煌本同时期存在的(或略晚),尚有一个文繁的古文(已佚)[18],价值与敦煌本...

    张国一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332252386.html
  • 净土法门的“十六字”纲领

    上,作到憨山大师所说的:“若当人果为生死心切,念念如救头燃。只恐一失人身,百劫难复。要将此一声佛号咬定,定要去掉妄想。一切处念念现前,不被妄想牵缠遮障。如此苦下功夫,久久纯熟,自然相应。如此不求成片,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372152926.html
  • 从《肇论》看玄学向佛学的转变

    了,所谓“少壮同体,百龄一质”。因此,“有物流动”论主张流动现象存在,其前提首先是肯定了“流动之物”──事物的实体性存在。而在大乘佛教看来,事物本身并没有一个固定不变的自性实体,按明代佛教大德憨山德清...

    张卫红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372952946.html
  • 准提问答集(2)

    准提咒来念诵的,根本没有仪轨和观想,也得到了很大的成就。准提菩萨与汉地众生有很大的因缘,最后引用憨山大師準提菩薩贊  我聞諸佛出生處。本從微妙祕密印。  密印即是諸佛 心。散入眾生妄想夢。  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400253149.html
  • 论《楞严经》的真伪之争及其佛学思想

    明代高僧憨山大师在《首楞严经悬镜》中所说:"而此经者,盖以一味清净法界如来藏真心为体,以此一心建立三观,修此三观,还证一心。故曰无不从此法界流,无不还此法界流。"因此,准确地理解此经中所阐述的如来藏...

    杨维中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470953535.html
  • 读诗说禅坐

    上阳和之气,更有补虚导滞乃至重新组织已坏物体的功能。从前憨山大师多年痈疾,一入定而痊愈,这更是人人具足的“电疗术”的高度运用。以上是对身病而言,至于心病,由于我们的无始业习,根深蒂固,正象铜墙铁壁,更...

    慧伯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471353539.html
  • 佛教对于人类的永恒价值 ——佛教(佛经)价值内涵之探讨

    碎身舍利。全身舍利系指修行有成就的肉身菩萨(即以父母所生之身而至菩萨深位者)于入寂后,其身躯未曾火化,然虽经年代久远,却不腐朽溃烂,常保原形而栩栩如生。这种事例在我国亦有不少记载。如六祖慧能、憨山、希迁等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022454379.html
  • 论唐代禅宗的“见性”思想佛教中国化过程之研究

    与道教之参合相契同一。两者对于本寂亦定有相当之启示作用。  至于如明代之憨山大师以佛学解老庄,已是老庄佛教化,亦是佛教中国化之更进一竿了。其他诸如唐宗密之《禅源诸诠集都序》〈阿梨耶识〉图,(注 54)...

    李志夫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091354791.html